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战火青春难忘却 初心不改铸忠诚

——追忆父亲的峥嵘岁月

发布日期:2021-06-17 信息来源:制安分公司 作者:贾建平 字号:[ ] 分享

我的父亲叫贾连财,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建平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45年9月入伍,1948年9月入党,曾在东北野战军48军、华东野战军、北京军区28军服役。在他34年的军旅生涯中,曾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战争年代荣获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三次;和平时期荣获三等功二次,军、师嘉奖十余次。1978年,父亲转业到闽江局任人民武装部部长,1990年离休。任职期间,多次荣获闽江局优秀人武干部、优秀党支部书记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战火青春  英勇无敌

从军经历是父亲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影响着他的一生。年轻时的父亲历经过九死一生的战火烽烟,亲历过难忘的生死离别。小时候,我常缠着父亲给我讲打仗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长达6天6夜的塔山阻击战和两个“三营”的故事。

塔山阻击战

父亲参加革命后,先后参加了北岭、辽阳、沈阳、朝阳、平泉和二次进攻昌利、三次袭击北戴河车站、张家口、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广西桂林和福建剿匪等无数战斗。其中还和“战斗英雄”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共同担负了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每次战斗,父亲都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勇往直前。

令他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是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父亲曾经跟我说起,当时的战况非常危急、特别惨烈…

阻击战的第一天,国民党军队就集中火力、密集轰炸,向我军发起了前后九轮的冲锋,父亲所在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奋勇反击,与敌军进行殊死血战,双方甚至多次展开白刃搏斗,屡次将敌军击退。紧接着数天,敌军在海空军火力支援下加强了地面炮火攻击,全力冲击我军阵地…父亲所在的34团经过数日激烈战斗后仅剩下21人。

父亲当时是第4纵队的班长。炮火纷飞的枪林弹雨中,他带头英勇杀敌,誓死与阵地共存亡,一直坚持到最后,全班仅剩下他和另一名战士。紧接着全连紧急编成两个排,父亲因为作战勇敢被“火线提拔”为副排长,又指挥全排7人用鲜血和生命死守阵地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战后,34团被上级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

长达6天6夜的塔山阻击战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为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的战机。这场生死战役影响解放中国战争的全局,是辽沈战役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党史、军史中永不能磨灭的印痕。

在听父亲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时,我问他:“难道您就不怕死?真没有一丝犹豫和畏缩?” “炮火中哪有空想那么多呀,我只知道是共产党救了我的命,就是死了也是光荣的。”父亲淡淡一笑。

两个三营

父亲担任营长后,正值台湾蒋介石企图反攻大陆,部队转入紧急战备状态,并由师长直接指挥。因战局需要,当时全团都驻扎到福建晋江前线战场,只有父亲所在的三营值守在指挥所附近。

有一天晚上11点多,一支来历不明的部队突然出现在我方营地附近。各连连续用电话报告该部队代号不明、无法辨识身份,敌友不明,不能确定是否为敌方小队入侵。

收到消息后,父亲第一时间报告指挥部,同时果断制定了应急预案。部署好相关工作后前往与对方部队会面。

当时该代号不明的部队已进入到驻地。只见黑乎乎的夜色中到处都是士兵,个个全副武装,现场气氛异常紧张,剑拔弩张。父亲当时只想:“是敌人,来了就打,兄弟部队,来了就热情接待”,毫无畏惧地独自上前与对方部队面谈并进行电话确认。历时了两个多小时才确认出对方是自己人。

原来是天津部队158团三营的战士行军时走错了路,误闯到父亲所在的三营营地,双方虚惊一场。事后,父亲因此事处理果断、接待热情,受到了北京军区表扬,并登上了当时的《解放军报》,题为《两个三营》。

卸甲入企   本色不变

1978年10月,父亲从部队正团级转业。因为在战争年代落下了风湿病,父亲选择到气候温暖的福建工作。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岗位,莆田民政局、闽江局劳工处和闽江局人民武装部。父亲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闽江局人武部。这个抉择源自于他一辈子穿军装干革命的红色执念和对党的那份特殊情怀。

任职武装部部长期间,父亲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听党指挥,竭忠尽智,不论是征兵、民兵军训以及武器弹药管理等本职工作,还是局党委安排他兼任泰宁池潭电站、沙溪口电站留守处处长、保卫处党支部书记,他都尽心尽责,从不抱怨。特别是为了解决闽江局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父亲多方奔走、想方设法与福建省军区及地方各级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征兵和安置指标,曾争取了一个年度50多名征兵名额。

离休后的父亲,他依然心系企业,不忘初心、发挥余热,积极为闽江局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人武工作传经送宝,为职工群众送暖排忧。  

父亲是一位自我要求严格的人。在职多年,从未给家人和亲友谋利益。记得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不要指望我能给你什么,一切都要靠你自己!”时刻鞭策提醒着他的子女要自食其力、爱党爱企。

受他的教育和影响,我们小辈中有10人相继成为“闽二代、闽三代”。参加工作后的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光荣入党。我又将红色精神传承给下一代,我的孩子大学就读期间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父亲离世后,我在收拾遗物时,看见他用生命换回来的一枚枚军功章,忍不住泪流满面……这一枚枚军功章记载的不仅仅是父亲军旅生涯辉煌的战绩,更是见证了共产党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许多和父亲一样的老兵们,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矗立起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用生命和忠诚推动着祖国的蓬勃发展,让后辈子孙得以享受今天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

大江流日月,岁月代古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一段段令人难忘的革命历史,历史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是父辈们的革命精神却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这种精神将指引着我们不断奋勇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名党员,我将铭记父亲遗愿,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学习党史中守初心、担使命,以史铭志、筑牢信仰,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父辈忠诚爱党的精神薪火不息、代代相传。

贾连财在天安门前的照片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